<tr id="56665"><nobr id="56665"><delect id="56665"></delect></nobr></tr>
<tr id="56665"><small id="56665"><dfn id="56665"></dfn></small></tr>
<menuitem id="56665"></menuitem>
<tr id="56665"><nobr id="56665"><delect id="56665"></delect></nobr></tr>

<ins id="56665"></ins><tr id="56665"><code id="56665"><ol id="56665"></ol></code></tr><menuitem id="56665"><acronym id="56665"></acronym></menuitem>

    <output id="56665"></output>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非遗过大年”赶集市活动开市(一)
    来源: 三江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   发布日期: 2023-01-13 00:00    | 浏览量:|
    • 字体大小:[
    • ]



    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最隆重的一个节日。临近春节,大街小巷的年味逐渐浓厚起来。2023年1月14日上午10点至下午16点30分在多耶广场由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主办、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馆承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非遗过大年”赶集市活动,各类非遗产品、三江特产展销活动将一同奏响“春节序曲”,捧出年味“大餐”,迎接兔年的到来。市民朋友们可以一边游玩,一边在欢乐闹腾中置办文化年货产品,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不能到现场购买年货的朋友,也可以通过微信“扫一扫”本链接各企业的微信二维码添加好友进行线上购买。



    2

    0

    2

    3

    姚姐糯食非遗工坊

    姚姐糯食非遗工坊是柳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姚秀花负责传承、经营的一家三江糯食制作工坊,2022年获批三江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姚秀花12岁她就掌握了糯米酒(又称“重阳酒”)、糍粑、艾粑、粽粑、水圆、糖糕(又称“年糕”)、南瓜稣(侗语称“冬”)、油糍、油果、音米、酸鱼、酸肉、酸鸭、酸菜、糯米血肠等制作技艺。
    1997年开始带徒传授技艺,她把自己掌握的技艺一一传授给他们,目前带有徒弟学员28人,培训89人,有湖南、柳州、桂林、贵州等地手艺人前来学习,2017年至今参加区市县展示宣传活动60多次。2021年制作的三江年糕在第十届广西民族特色美食大赛中荣获金奖。2021年制作的养生糯米酒项目在三江县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初创组二等奖。2022年制作的三江早春茶年糕项目在三江县第六届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初创组三等奖。




    2

    0

    2

    3

    阿秀年糕


    纯手工糯食是从我外婆那代传给了我母亲至今,我母亲从事这个行业已有30余年时间,我母亲传给了我(阿秀),和第一第二代家传人学艺对各类糍粑技艺流程有丰富的经验,传统纯手工糍粑制作工艺精细,把上好的糯米蒸熟后,用力杆打,直到米饭全融,像棉团状,然后再取糯浆做成圆团,即糍粑。常在广场边,柳州市展销会等,濒临绝种的纯手工制作技艺,希望由下一代继续传给下一代 把好的技艺传播下去,让全国各地游客知道有种健康食材叫作纯手工糍粑、艾糍粑、年糕。联系方式13669620709



    2

    0

    2

    3

    应溪油茶

    侗族打油茶获批第五批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7年,柳州市创新创特色产业正式将侗族打油茶与柳州螺蛳粉、云片糕一起列为“柳州三宝”,成为众多民众民间美食的杰出代表。应溪油茶品牌的问世,为传承人传承了民族文化,是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带动特殊人群创业就业的一项开发项目。产品已获得SC食品生产许可证,它从原材料采购、加工、销售等环节都是精心策划和打造,是一款既不失侗家人传统油茶的口味色香,又结合现代人口感喜好所研发出来的大众化油茶。同时,属首家研发的油茶膏、精选的食材、大方简洁的用具、美观的包装盒和它独特口感、方便快捷及冲泡不留残渣的特点,为食用者带来一种随地都可品尝侗家人油茶美味的体验,也是一款亲朋好友相互往来的特色伴手礼。



    2

    0

    2

    3

    艳姐侗家油茶


    “打油茶”是侗家人必不可少的家常饮食习惯,也是待客的佳品。“打”是指这种奇特饮料的制作过程,侗乡妇女几乎都会“打”。“打油茶”所用炊具很简单,只需一口炒锅,一把竹篾编成的茶滤,一只汤勺。佐料一般有茶油、茶叶(最好是清明或谷雨前后的茶),阴米(糯米蒸熟后散开再凉干即成粒状的阴米)、花生仁、黄豆、葱花。而丰盛些的油茶还有糯米、水圆、白糍粑、猪肝粉肠、酸鱼、酸肉、酸鸭。待佐料配齐,架锅生火就可以“打油茶”了。
    油茶是侗族人民喜爱的饮料,他们用侗乡盛产的糯米、茶油和茶叶,制成甘甜清香的油茶,饮后可以提神醒脑,焕发精神,解除疲劳,而且还有祛寒暖胃,治疗感冒、腹泻之功效。侗族人每天都喝油茶,而客人来到,必定要热情地打油茶接待。




    2

    0

    2

    3

    勇伟灰水粑粑

    勇伟灰水粑粑厂创建于2012年,位于洋溪乡勇伟村中寨屯,主要是加工灰水粑粑、灰水淀粉。灰水粑粑主要原料为:农家糯米、禾草灰水、山茶油等。经过传统工艺加工有粑粑饼和大粑粑两种类型。灰水淀粉是老一辈传承下来的民族传统手工加工的一种美食,主要原料有农家米,灰水,大蒜头,姜,水,盐等。一起放入铁锅中煮,一直搅拌至熟。灰水粑粑和淀粉口感软糯Q弹,入口有灰水的清香,老少皆宜。用于打油茶的佐料、平时接待亲朋好友的好食品。产品现加工现卖,批发零售到各地。联系电话15878209560。



    2

    0

    2

    3

    埼玉农业


    三江县埼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三江县雅桂路2号,公司成立于2015年,主营酸鱼、酸肉、酸鸭等侗族酸食和腊肉、腊肠、腊鸡、腊鸭等腊味食品的生产与销售。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定统一信念:时刻保证新鲜货源,增强一流服务意识,打造良好企业信誉,不懈追求顾客的满意!公司严格的管理体系、优质的服务理念。在经营范围以内,坚决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精心打造顾客满意品牌。公司始终坚持消费者利益高于一切,坚决杜绝假冒伪劣或质次价高的产品。
    我们始终坚信“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诚信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我们会让您相信选择了我们就是选择了优质,选择了放心。真诚期待着您的光临!
    联系人:陈乐
    联系电话:18977279000


    2

    0

    2

    3

    谭氏侗医

    谭氏侗族医药传承工作室是由自治区级(侗族医药)代表性传承人;谭锦宁,成立于2002年。2016年12月荣获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医药)保护性示范户,2018年6月接受广西日报记者专题报道,2018年9月接受柳州市广播电视台·《在柳州》APP《首屏人物》专访,2019年10月以《侗医地菍根治疗崩漏的临床疗效观察》荣获全国第八届侗医药学会研讨会论文一等奖,2022年11月荣获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医药”传承基地,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侗医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三江县侗医协会理事单位,侗族医药传承工作室位于三江县雅谷路62号,是研究、开发、展示和传承(侗族医药)文化的综合性的工作室和传承带徒的传习场所。目前侗族医药传承工作室注册了“侗健康”“侗长寿”品牌商标,研究和开发的“侗健康”“侗长寿”养生系列的产品有;侗族足浴包、侗族泡浴包、侗族清凉茶、侗族清肺茶、侗族养肝茶、侗族养颜膏、侗健康透骨消痛保健贴等十余款侗族养生保健产品。



    2

    0

    2

    3

    侗族建筑模型


    1988年出生在三江县的吴青青,是土生土长的侗族人,在木香和斧凿声中长大,爷爷,大伯和爸爸都“掌墨师”即是侗族建筑设计者,他在工匠的孤独和执着中,明白了守住世代的手艺,就是守住了文化。以木为载,以木为魂,凭借慧心巧思,将一座座立于青山秀水间的鼓楼和风雨桥尽展现在大众面前。历经二十余载,吴青青以他的巧手匠心雕琢出了浑然天成的侗族木建筑艺术品。他的每一个作品都有无数个故事,蕴藏着侗族几千年的悲喜,他凝神定气,也心事浩茫,那万千次的打磨,就是和世界,和生活,和自己的民族达成信心与约定。
    1、在2018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第53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获得“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比赛银奖。
    2、在2018年8月柳州市轻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主办第六届柳州市工艺美术作品获得金奖。
    3、在2018年8月广西工艺美术协会主办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获得银奖跟铜奖。
    4、在2018年10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第十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获得‘百花杯”金奖。
    5、2019年参加首届白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中,荣获白鹤奖。
    6、2019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成绩显著。被评为三江侗族自治县优秀代表传承人。
    7、2020年评选“柳州工匠”活动中,荣获柳州工匠提名奖。
    8、2020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银奖。
    9、2019年。第七届柳州市工艺美术作品展,银奖。
    10、2019年,命名吴青青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11、2020年柳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第四届柳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21年7月,第九届柳州市工艺美术作品展荣获金奖。
    12、风雨桥是侗族建筑的代表,集廊,亭,塔,客于一身。
    13、侗族村寨大多建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桥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桥上的亭子,供人休息,聚会交流,遮风挡雨,因此叫,风雨桥,主要由木料和石板建成,它的建筑特点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桥中亭子飞檐高翘,桥的壁柱,瓦檐,刻花刻画,集廊,亭,塔三者于一身,在中外建筑历史上独具风韵。程阳风雨桥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2

    0

    2

    3

    吴共能侗族银饰手工坊

    侗族银饰吴共能工作室位于三江县古宜镇江峰街五号三栋一楼(原县老就业办),吴共能采用最原始的锻造技艺,保留民族特色同时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设计银饰样式、花纹图案、配色融入现代流行的元素,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和当地居民追捧,每年能接到不少的银饰订单,带来稳定的经济收入同时也让大众认识侗族银饰文化,如今国内游客、各高校师生专门找其学习制作。

    2006年12月荣获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三江侗族自治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颁发“十佳民间艺人”证书;

    2019年9月,吴共能参加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杭州工艺周)获得非遗薪传奖传统工艺(金属工艺)大展“优秀奖”;

    2021年4月8日三江侗族博物馆民俗文物征集,吴共能多套侗族银件套作品被收藏展示;

    2022年10月18日柳州群众艺术馆民俗文物征集,吴共能侗、瑶银件套作品被收藏展示。

    2020年12月获三江县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银饰锻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证书;

    2021年5月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侗族银饰锻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证书;

    2021年12月获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三江侗族银饰锻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证书。

    联系电话:13737298539(吴师傅)?



    2

    0

    2

    3

    竹韵香溪


    三江县竹韵香溪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有限公司,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竹编是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人类在新石器时代,就能用竹来编制器具。战国时期,楚国编织技法已十分发达,从事竹编的艺人也在不断增加,90年代初浙江嵊州,四川青神县先后被评为“中国竹编之乡”,竹编技艺也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7日竹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竹编主要分为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竹编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工艺上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在穿插其他技法。复杂的工艺,考验的是熟练的技巧和眼力。传统竹编,主要的作用就是拿来晾晒,盛放货物,但随着不断的发展,竹编有着越来越多的其他用途,比如画画,装饰,等。随着网络的发展,各地编制的竹编能够被人们较为容易的看到,从款式,编制方式,所用竹料等等都呈现着不同的差异。
    三江侗族自治县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三江侗族竹制工艺品历史源远流长。三江县江川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竹制手工工艺品,强化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和市场意识,结合现代生活需求,改进设计,改善材料,改良制作,拓展营销渠道;同时引入现代管理制度,提高企业效能,最终提高产品的整体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残疾人实现致富奔小康,也打造了三江独特的民族品牌,加快了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使其成为三江乃至广西一个闪亮的发光点



    2

    0

    2

    3

    韦凤仙锦绣同乐工作室

    广西工艺美术大师韦凤仙锦绣同乐工作室,面积一百多平方米,于2013年建成。韦凤仙是自治区级工艺美术大师,自治区级(侗族刺绣)非遗传承人。南宁师范大学广西传统工艺研究院驻校工艺师。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0岁开始学剪纸刺绣,3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刺绣。除剪纸刺绣之外,韦凤仙还擅长,纺纱,织布,织锦,染布,民族服裁缝 。2017年至2020年参加国展七次 ,获奖六个,一金一银四铜。。2016年荣获柳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17年被命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刺绣传承人。同年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刺绣保护示范户。2018年12月被评为广西工艺美术大师。1987年至2008年担任同乐村妇代会主任。2008年到2014年担任同乐村委会副主任兼妇代会主任。

    “勇士之歌”猫头鹰香囊用侗族手工织锦、侗布和一种能安神的草药结合制作的而成,猫头鹰是夜行者,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代表英勇无畏的勇士精神。

    侗族刺绣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侗族刺绣是融合了剪纸与刺绣的传统技艺,并以母传女的方式世代传承。侗族刺绣非遗延伸产品先把纸剪成花鸟虫鱼、日月星辰等图案,再把图案粘到侗布上,最后通过绣花针,用各种颜色的丝线或棉线将这些形状绣出来,结合银饰、竹编等生活用品制作而成。侗族刺绣因图案精美,且其反复绣缀的工艺增加服饰的耐用度,一直得到了广大侗族人民的青睐。目前,仍广泛用于头巾、婴儿背带、口水围、妇女胸兜、儿童布花鞋、鞋垫、烟袋、挎包等侗族服饰上。




    2

    0

    2

    3

    侗艺佳服饰商贸

    ?三江县侗艺佳服饰商贸有限公司,是柳州市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侗族服饰制作技艺)代表传承单位,传承的侗族服饰有男装,女装,童装,服装参加第九届柳州市工艺美术作品展览荣获金奖,参加三江县侗族服饰大赛荣获一等奖,参加我从远古走来2020第二届56个民族服饰形象展演暨服饰设计创意大赛"西南赛区决赛"荣获最佳服饰奖.有两套服装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乡村大舞台节目男女主持人专用服饰,有三江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用做专用服饰,有新婚男女服饰,有接待全国各类大型会议及接待活动作为专用礼仪服饰,服饰流传畅销湘黔桂三省周边市县.



    2

    0

    2

    3

    侗族刺绣·凤银手工坊

    侗族刺绣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剪纸绣。剪纸绣是先将花、鸟、鱼、虫等图案用纸片以剪纸的形式剪出来。再把底料用双层布料浆好(侗绣不同于苏绣要上绷,而是拿在手上直接绣制),然后把剪好的剪纸图案贴到浆好的布料上,最后用各色丝线在针的引导下裹缠图案而成,具有一定的凹凸立体感。凤银手工坊以精湛的侗族刺绣技艺,把侗族刺绣和银饰结合,开发一系列非遗延伸产品,把侗族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2

    0

    2

    3

    觅语文化传播

    广西觅语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觅”,寻找、寻求之意,是对民间传统技艺和文化的寻求和未来发展的探索,是对传统手艺的传承。“语”是把我们的民族文化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我们的传统文化。“觅语”志向于传播和发展民族刺绣艺术,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提倡最重要的课程是探索行业如何发展,如何立足新时代。用心灵的眼睛去发现、去爱护、去传承的同时,见人、见物、见生活。

    “侗族吉祥花”驱疫香囊是把“侗族吉祥花”和“侗族医药”两种非遗项目结合开发的延伸产品。三江侗族吉祥花是侗族挂饰的一种,是侗族女性的特有技艺,是侗族一种寓意幸福平安的吉祥信物,常用来悬挂在风雨桥、鼓楼、戏台等公共建筑物中,广泛存在于三江各地侗族村寨。


    璊摁瓜”也叫猴子抱瓜,在广西柳州三江当地群众有“端午背个猴,一年无忧愁;猴子抱金瓜,福禄寿喜全到家”的说法,借老人的福寿希望小孩健康成长,是驱邪纳福的吉祥物。“璊摁瓜”是三江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她不单单是传统技艺,更是一种有趣、有爱的民俗。

    兔子香囊,以吉祥的兔子造型和“侗族医药”非遗项目结合开发的非遗延伸产品,使用了9种侗族草药,寓意大展宏”兔”

    以侗族刺绣的剪纸纹样和和“侗族医药”两种非遗项目结合开发的延伸产品。蓝染的土布加上红色的剪纸纹样,显得格外喜庆吉祥


    2

    0

    2

    3

    三江侗画馆

    三江侗画馆位于三江县古宜镇福学路银杏公园旁,馆内设产品展示厅、体验区、培训研学区、创作室、办公室和收藏室,云集汉、侗、苗、瑶等民族画家20多人(含兼职和馆聘画家),其中三江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9人,馆聘画家10多人,脱贫户画家10人。
    三江侗画馆与多家单位合作,如,广西美术家协会培训基地、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教学基地、柳州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柳州画院、柳州市美术馆文创培训基地、三江县青少年课外培训基地,三江农民画培训基地等多家培训基地落户于此。
    三江侗画馆发挥三江县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做好三江农民画精品创作和文创产品开发。目前有侗布蜡染画、侗布画、侗纸画、苗画、瑶画等原创馆藏精品300多幅;农民画文创产品50多种6000多件,其中,具有观赏性的圆盘类、花瓶类、碟子、瓷杯、杯垫、如意扇等;具体实用性的书灯、发光镜、簸箕画、侗苗瑶绣、编篓、小背包、耳饰、丝巾、衣服、鞋子、笔记本、笔、鼠标垫、保温瓶、纸杯、抽纸盒、手机壳等;具有纪念性的小圆镜、钥匙扣、农民画折叠扇、蜡染、农民画伞、抱枕及小幅作品等等。三江侗画馆2020年被柳州市评为最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务点,2021年被评为柳州市旅游商品人气奖和广西有礼文创产品优秀奖。



    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幸运大转盘|文体广旅新春送礼活动】

    活动时间:114日上午10点开始

    参与方式:扫码关注“三江旅游”抖音号+“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号,可免费获得一次抽奖机会!

    奖品:有机会获得【三江县万怡酒店、侗乡国宾馆、福禄山好旅酒店等免费房体验券、侗浴体验券、璟象酒店下午茶免费体验券、三江县景区免费门票等好礼】





    -----------------

    编辑:石妮妮、韦茈伊、刘德雄、吴双林



    【打印正文】
    分享本文至:

    三江要闻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非遗过大年”赶集市活动开市(一)

      发布日期: 2023-01-13 00:00

    来源: 三江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最隆重的一个节日。临近春节,大街小巷的年味逐渐浓厚起来。2023年1月14日上午10点至下午16点30分在多耶广场由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主办、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馆承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非遗过大年”赶集市活动,各类非遗产品、三江特产展销活动将一同奏响“春节序曲”,捧出年味“大餐”,迎接兔年的到来。市民朋友们可以一边游玩,一边在欢乐闹腾中置办文化年货产品,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不能到现场购买年货的朋友,也可以通过微信“扫一扫”本链接各企业的微信二维码添加好友进行线上购买。



    2

    0

    2

    3

    姚姐糯食非遗工坊

    姚姐糯食非遗工坊是柳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姚秀花负责传承、经营的一家三江糯食制作工坊,2022年获批三江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姚秀花12岁她就掌握了糯米酒(又称“重阳酒”)、糍粑、艾粑、粽粑、水圆、糖糕(又称“年糕”)、南瓜稣(侗语称“冬”)、油糍、油果、音米、酸鱼、酸肉、酸鸭、酸菜、糯米血肠等制作技艺。
    1997年开始带徒传授技艺,她把自己掌握的技艺一一传授给他们,目前带有徒弟学员28人,培训89人,有湖南、柳州、桂林、贵州等地手艺人前来学习,2017年至今参加区市县展示宣传活动60多次。2021年制作的三江年糕在第十届广西民族特色美食大赛中荣获金奖。2021年制作的养生糯米酒项目在三江县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初创组二等奖。2022年制作的三江早春茶年糕项目在三江县第六届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初创组三等奖。




    2

    0

    2

    3

    阿秀年糕


    纯手工糯食是从我外婆那代传给了我母亲至今,我母亲从事这个行业已有30余年时间,我母亲传给了我(阿秀),和第一第二代家传人学艺对各类糍粑技艺流程有丰富的经验,传统纯手工糍粑制作工艺精细,把上好的糯米蒸熟后,用力杆打,直到米饭全融,像棉团状,然后再取糯浆做成圆团,即糍粑。常在广场边,柳州市展销会等,濒临绝种的纯手工制作技艺,希望由下一代继续传给下一代 把好的技艺传播下去,让全国各地游客知道有种健康食材叫作纯手工糍粑、艾糍粑、年糕。联系方式13669620709



    2

    0

    2

    3

    应溪油茶

    侗族打油茶获批第五批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7年,柳州市创新创特色产业正式将侗族打油茶与柳州螺蛳粉、云片糕一起列为“柳州三宝”,成为众多民众民间美食的杰出代表。应溪油茶品牌的问世,为传承人传承了民族文化,是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带动特殊人群创业就业的一项开发项目。产品已获得SC食品生产许可证,它从原材料采购、加工、销售等环节都是精心策划和打造,是一款既不失侗家人传统油茶的口味色香,又结合现代人口感喜好所研发出来的大众化油茶。同时,属首家研发的油茶膏、精选的食材、大方简洁的用具、美观的包装盒和它独特口感、方便快捷及冲泡不留残渣的特点,为食用者带来一种随地都可品尝侗家人油茶美味的体验,也是一款亲朋好友相互往来的特色伴手礼。



    2

    0

    2

    3

    艳姐侗家油茶


    “打油茶”是侗家人必不可少的家常饮食习惯,也是待客的佳品。“打”是指这种奇特饮料的制作过程,侗乡妇女几乎都会“打”。“打油茶”所用炊具很简单,只需一口炒锅,一把竹篾编成的茶滤,一只汤勺。佐料一般有茶油、茶叶(最好是清明或谷雨前后的茶),阴米(糯米蒸熟后散开再凉干即成粒状的阴米)、花生仁、黄豆、葱花。而丰盛些的油茶还有糯米、水圆、白糍粑、猪肝粉肠、酸鱼、酸肉、酸鸭。待佐料配齐,架锅生火就可以“打油茶”了。
    油茶是侗族人民喜爱的饮料,他们用侗乡盛产的糯米、茶油和茶叶,制成甘甜清香的油茶,饮后可以提神醒脑,焕发精神,解除疲劳,而且还有祛寒暖胃,治疗感冒、腹泻之功效。侗族人每天都喝油茶,而客人来到,必定要热情地打油茶接待。




    2

    0

    2

    3

    勇伟灰水粑粑

    勇伟灰水粑粑厂创建于2012年,位于洋溪乡勇伟村中寨屯,主要是加工灰水粑粑、灰水淀粉。灰水粑粑主要原料为:农家糯米、禾草灰水、山茶油等。经过传统工艺加工有粑粑饼和大粑粑两种类型。灰水淀粉是老一辈传承下来的民族传统手工加工的一种美食,主要原料有农家米,灰水,大蒜头,姜,水,盐等。一起放入铁锅中煮,一直搅拌至熟。灰水粑粑和淀粉口感软糯Q弹,入口有灰水的清香,老少皆宜。用于打油茶的佐料、平时接待亲朋好友的好食品。产品现加工现卖,批发零售到各地。联系电话15878209560。



    2

    0

    2

    3

    埼玉农业


    三江县埼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三江县雅桂路2号,公司成立于2015年,主营酸鱼、酸肉、酸鸭等侗族酸食和腊肉、腊肠、腊鸡、腊鸭等腊味食品的生产与销售。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定统一信念:时刻保证新鲜货源,增强一流服务意识,打造良好企业信誉,不懈追求顾客的满意!公司严格的管理体系、优质的服务理念。在经营范围以内,坚决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精心打造顾客满意品牌。公司始终坚持消费者利益高于一切,坚决杜绝假冒伪劣或质次价高的产品。
    我们始终坚信“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诚信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我们会让您相信选择了我们就是选择了优质,选择了放心。真诚期待着您的光临!
    联系人:陈乐
    联系电话:18977279000


    2

    0

    2

    3

    谭氏侗医

    谭氏侗族医药传承工作室是由自治区级(侗族医药)代表性传承人;谭锦宁,成立于2002年。2016年12月荣获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医药)保护性示范户,2018年6月接受广西日报记者专题报道,2018年9月接受柳州市广播电视台·《在柳州》APP《首屏人物》专访,2019年10月以《侗医地菍根治疗崩漏的临床疗效观察》荣获全国第八届侗医药学会研讨会论文一等奖,2022年11月荣获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医药”传承基地,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侗医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三江县侗医协会理事单位,侗族医药传承工作室位于三江县雅谷路62号,是研究、开发、展示和传承(侗族医药)文化的综合性的工作室和传承带徒的传习场所。目前侗族医药传承工作室注册了“侗健康”“侗长寿”品牌商标,研究和开发的“侗健康”“侗长寿”养生系列的产品有;侗族足浴包、侗族泡浴包、侗族清凉茶、侗族清肺茶、侗族养肝茶、侗族养颜膏、侗健康透骨消痛保健贴等十余款侗族养生保健产品。



    2

    0

    2

    3

    侗族建筑模型


    1988年出生在三江县的吴青青,是土生土长的侗族人,在木香和斧凿声中长大,爷爷,大伯和爸爸都“掌墨师”即是侗族建筑设计者,他在工匠的孤独和执着中,明白了守住世代的手艺,就是守住了文化。以木为载,以木为魂,凭借慧心巧思,将一座座立于青山秀水间的鼓楼和风雨桥尽展现在大众面前。历经二十余载,吴青青以他的巧手匠心雕琢出了浑然天成的侗族木建筑艺术品。他的每一个作品都有无数个故事,蕴藏着侗族几千年的悲喜,他凝神定气,也心事浩茫,那万千次的打磨,就是和世界,和生活,和自己的民族达成信心与约定。
    1、在2018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第53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获得“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比赛银奖。
    2、在2018年8月柳州市轻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主办第六届柳州市工艺美术作品获得金奖。
    3、在2018年8月广西工艺美术协会主办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获得银奖跟铜奖。
    4、在2018年10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第十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获得‘百花杯”金奖。
    5、2019年参加首届白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中,荣获白鹤奖。
    6、2019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成绩显著。被评为三江侗族自治县优秀代表传承人。
    7、2020年评选“柳州工匠”活动中,荣获柳州工匠提名奖。
    8、2020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银奖。
    9、2019年。第七届柳州市工艺美术作品展,银奖。
    10、2019年,命名吴青青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11、2020年柳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第四届柳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21年7月,第九届柳州市工艺美术作品展荣获金奖。
    12、风雨桥是侗族建筑的代表,集廊,亭,塔,客于一身。
    13、侗族村寨大多建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桥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桥上的亭子,供人休息,聚会交流,遮风挡雨,因此叫,风雨桥,主要由木料和石板建成,它的建筑特点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桥中亭子飞檐高翘,桥的壁柱,瓦檐,刻花刻画,集廊,亭,塔三者于一身,在中外建筑历史上独具风韵。程阳风雨桥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2

    0

    2

    3

    吴共能侗族银饰手工坊

    侗族银饰吴共能工作室位于三江县古宜镇江峰街五号三栋一楼(原县老就业办),吴共能采用最原始的锻造技艺,保留民族特色同时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设计银饰样式、花纹图案、配色融入现代流行的元素,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和当地居民追捧,每年能接到不少的银饰订单,带来稳定的经济收入同时也让大众认识侗族银饰文化,如今国内游客、各高校师生专门找其学习制作。

    2006年12月荣获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三江侗族自治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颁发“十佳民间艺人”证书;

    2019年9月,吴共能参加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杭州工艺周)获得非遗薪传奖传统工艺(金属工艺)大展“优秀奖”;

    2021年4月8日三江侗族博物馆民俗文物征集,吴共能多套侗族银件套作品被收藏展示;

    2022年10月18日柳州群众艺术馆民俗文物征集,吴共能侗、瑶银件套作品被收藏展示。

    2020年12月获三江县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银饰锻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证书;

    2021年5月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侗族银饰锻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证书;

    2021年12月获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三江侗族银饰锻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证书。

    联系电话:13737298539(吴师傅)?



    2

    0

    2

    3

    竹韵香溪


    三江县竹韵香溪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有限公司,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竹编是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人类在新石器时代,就能用竹来编制器具。战国时期,楚国编织技法已十分发达,从事竹编的艺人也在不断增加,90年代初浙江嵊州,四川青神县先后被评为“中国竹编之乡”,竹编技艺也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7日竹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竹编主要分为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竹编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工艺上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在穿插其他技法。复杂的工艺,考验的是熟练的技巧和眼力。传统竹编,主要的作用就是拿来晾晒,盛放货物,但随着不断的发展,竹编有着越来越多的其他用途,比如画画,装饰,等。随着网络的发展,各地编制的竹编能够被人们较为容易的看到,从款式,编制方式,所用竹料等等都呈现着不同的差异。
    三江侗族自治县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三江侗族竹制工艺品历史源远流长。三江县江川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竹制手工工艺品,强化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和市场意识,结合现代生活需求,改进设计,改善材料,改良制作,拓展营销渠道;同时引入现代管理制度,提高企业效能,最终提高产品的整体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残疾人实现致富奔小康,也打造了三江独特的民族品牌,加快了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使其成为三江乃至广西一个闪亮的发光点



    2

    0

    2

    3

    韦凤仙锦绣同乐工作室

    广西工艺美术大师韦凤仙锦绣同乐工作室,面积一百多平方米,于2013年建成。韦凤仙是自治区级工艺美术大师,自治区级(侗族刺绣)非遗传承人。南宁师范大学广西传统工艺研究院驻校工艺师。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0岁开始学剪纸刺绣,3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刺绣。除剪纸刺绣之外,韦凤仙还擅长,纺纱,织布,织锦,染布,民族服裁缝 。2017年至2020年参加国展七次 ,获奖六个,一金一银四铜。。2016年荣获柳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17年被命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刺绣传承人。同年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刺绣保护示范户。2018年12月被评为广西工艺美术大师。1987年至2008年担任同乐村妇代会主任。2008年到2014年担任同乐村委会副主任兼妇代会主任。

    “勇士之歌”猫头鹰香囊用侗族手工织锦、侗布和一种能安神的草药结合制作的而成,猫头鹰是夜行者,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代表英勇无畏的勇士精神。

    侗族刺绣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侗族刺绣是融合了剪纸与刺绣的传统技艺,并以母传女的方式世代传承。侗族刺绣非遗延伸产品先把纸剪成花鸟虫鱼、日月星辰等图案,再把图案粘到侗布上,最后通过绣花针,用各种颜色的丝线或棉线将这些形状绣出来,结合银饰、竹编等生活用品制作而成。侗族刺绣因图案精美,且其反复绣缀的工艺增加服饰的耐用度,一直得到了广大侗族人民的青睐。目前,仍广泛用于头巾、婴儿背带、口水围、妇女胸兜、儿童布花鞋、鞋垫、烟袋、挎包等侗族服饰上。




    2

    0

    2

    3

    侗艺佳服饰商贸

    ?三江县侗艺佳服饰商贸有限公司,是柳州市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侗族服饰制作技艺)代表传承单位,传承的侗族服饰有男装,女装,童装,服装参加第九届柳州市工艺美术作品展览荣获金奖,参加三江县侗族服饰大赛荣获一等奖,参加我从远古走来2020第二届56个民族服饰形象展演暨服饰设计创意大赛"西南赛区决赛"荣获最佳服饰奖.有两套服装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乡村大舞台节目男女主持人专用服饰,有三江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用做专用服饰,有新婚男女服饰,有接待全国各类大型会议及接待活动作为专用礼仪服饰,服饰流传畅销湘黔桂三省周边市县.



    2

    0

    2

    3

    侗族刺绣·凤银手工坊

    侗族刺绣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剪纸绣。剪纸绣是先将花、鸟、鱼、虫等图案用纸片以剪纸的形式剪出来。再把底料用双层布料浆好(侗绣不同于苏绣要上绷,而是拿在手上直接绣制),然后把剪好的剪纸图案贴到浆好的布料上,最后用各色丝线在针的引导下裹缠图案而成,具有一定的凹凸立体感。凤银手工坊以精湛的侗族刺绣技艺,把侗族刺绣和银饰结合,开发一系列非遗延伸产品,把侗族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2

    0

    2

    3

    觅语文化传播

    广西觅语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觅”,寻找、寻求之意,是对民间传统技艺和文化的寻求和未来发展的探索,是对传统手艺的传承。“语”是把我们的民族文化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我们的传统文化。“觅语”志向于传播和发展民族刺绣艺术,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提倡最重要的课程是探索行业如何发展,如何立足新时代。用心灵的眼睛去发现、去爱护、去传承的同时,见人、见物、见生活。

    “侗族吉祥花”驱疫香囊是把“侗族吉祥花”和“侗族医药”两种非遗项目结合开发的延伸产品。三江侗族吉祥花是侗族挂饰的一种,是侗族女性的特有技艺,是侗族一种寓意幸福平安的吉祥信物,常用来悬挂在风雨桥、鼓楼、戏台等公共建筑物中,广泛存在于三江各地侗族村寨。


    璊摁瓜”也叫猴子抱瓜,在广西柳州三江当地群众有“端午背个猴,一年无忧愁;猴子抱金瓜,福禄寿喜全到家”的说法,借老人的福寿希望小孩健康成长,是驱邪纳福的吉祥物。“璊摁瓜”是三江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她不单单是传统技艺,更是一种有趣、有爱的民俗。

    兔子香囊,以吉祥的兔子造型和“侗族医药”非遗项目结合开发的非遗延伸产品,使用了9种侗族草药,寓意大展宏”兔”

    以侗族刺绣的剪纸纹样和和“侗族医药”两种非遗项目结合开发的延伸产品。蓝染的土布加上红色的剪纸纹样,显得格外喜庆吉祥


    2

    0

    2

    3

    三江侗画馆

    三江侗画馆位于三江县古宜镇福学路银杏公园旁,馆内设产品展示厅、体验区、培训研学区、创作室、办公室和收藏室,云集汉、侗、苗、瑶等民族画家20多人(含兼职和馆聘画家),其中三江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9人,馆聘画家10多人,脱贫户画家10人。
    三江侗画馆与多家单位合作,如,广西美术家协会培训基地、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教学基地、柳州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柳州画院、柳州市美术馆文创培训基地、三江县青少年课外培训基地,三江农民画培训基地等多家培训基地落户于此。
    三江侗画馆发挥三江县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做好三江农民画精品创作和文创产品开发。目前有侗布蜡染画、侗布画、侗纸画、苗画、瑶画等原创馆藏精品300多幅;农民画文创产品50多种6000多件,其中,具有观赏性的圆盘类、花瓶类、碟子、瓷杯、杯垫、如意扇等;具体实用性的书灯、发光镜、簸箕画、侗苗瑶绣、编篓、小背包、耳饰、丝巾、衣服、鞋子、笔记本、笔、鼠标垫、保温瓶、纸杯、抽纸盒、手机壳等;具有纪念性的小圆镜、钥匙扣、农民画折叠扇、蜡染、农民画伞、抱枕及小幅作品等等。三江侗画馆2020年被柳州市评为最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务点,2021年被评为柳州市旅游商品人气奖和广西有礼文创产品优秀奖。



    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幸运大转盘|文体广旅新春送礼活动】

    活动时间:114日上午10点开始

    参与方式:扫码关注“三江旅游”抖音号+“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号,可免费获得一次抽奖机会!

    奖品:有机会获得【三江县万怡酒店、侗乡国宾馆、福禄山好旅酒店等免费房体验券、侗浴体验券、璟象酒店下午茶免费体验券、三江县景区免费门票等好礼】





    -----------------

    编辑:石妮妮、韦茈伊、刘德雄、吴双林




    版权所有 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政府
    地址/AD: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江峰街7号
    政府热线:0772-8612234 维护电话:0772-8611297
    网站标识码:4502260001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综合

    <tr id="56665"><nobr id="56665"><delect id="56665"></delect></nobr></tr>
    <tr id="56665"><small id="56665"><dfn id="56665"></dfn></small></tr>
    <menuitem id="56665"></menuitem>
    <tr id="56665"><nobr id="56665"><delect id="56665"></delect></nobr></tr>

    <ins id="56665"></ins><tr id="56665"><code id="56665"><ol id="56665"></ol></code></tr><menuitem id="56665"><acronym id="56665"></acronym></menuitem>

      <output id="56665"></output>